苏格拉底曾说过:“世界上最快乐的事,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。”而作为编织梦想的执笔者——记者而言,放飞梦想,共建科院,振兴中华,这是多么神圣的使命。
有人曾说,梦想是一粒种子,种在“心”的土壤里,尽管它很小,却可以生根发芽。这是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渴望。我们怀着年轻憧憬的心,来到昌大科院这个大家庭中,就是希望梦想之花绽放,让世界多姿多彩。而记者作为梦想的传播者,就应以编织梦想为目的,让每个人的梦想在昌大科院绽放。毫无疑问,每一个来求知的学子们正是希望有一个展现自我,改变自我,放飞梦想的舞台,所以我们的梦想希望记者们来传播,希望记者们来共建。正如《开学第一课》讲述的那样,今天的梦想不一定是先天的叙事,袁隆平“干到九十岁,种出亩产一千公斤的杂交水稻”是梦想;高原上的藏族小女孩喜欢跳舞,以后想当个舞蹈老师是梦想。而这些感触、精神的传播也需要梦想的执笔者们去感染一代又一代追梦人。我们应将梦想不断延续,而不是要去毁灭。应坚持专业精神与新闻道德、社会公德必须同时兼顾。编织梦想,传播梦想,让梦想之花永存。同时,科院的未来也需要传媒者共同织起一片梦的天空。
一个人编织的世界那是孤独的,而当人们共同编织那便是美好的。振兴科院,是每个科院人义不容辞的责任。作为科院精神的传播者,记者更需要将科院精神发扬光大,让人们更好的了解科院,让科院跟紧时代的步伐。在这个时代,一定程度上讲,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,共建美好科院是每个人共同的梦想。当然在科院的点点滴滴,也会随岁月的流逝,深深镌刻在每个人心中,而当我们即将老去时也会无悔那段青春岁月。传播美好科院,记者传媒首先要发挥其真正的能量潜力,要相信媒体的力量是无穷的。当然,它的正能量优势也是不容忽视的,捕捉科院点点滴滴的美好,加以传播,让科院精神烙印在每个科院学子心中,传承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。而一个美好学院的共建不正是需要这种令人所崇高、敬仰的精神所维系吗?你我共同编织一个梦,共同努力,共同进步,科院定会更加美好。
在当今世界,知识是净化人们心灵的源泉。而每一个大学所培养的优秀人才,正是社会所必需的。这就需要传媒工作者发挥作用,让科院的“天空”更加纯净,科院的未来更加美好。这难道不应该去寻找科院之楷模来振兴科院的时候吗?科院之梦想不正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奋斗吗?科院之未来必会带动中国之发展。
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,“理想是指路的明灯。”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,而没有方向,就没有生活的意义。一个人如此,更何况一个泱泱大国呢?中国风风雨雨走过坎坷岁月,经历了这么多,奋斗了这么多,而唯一支持它一路前行的正是有一梦,振兴中华之梦。梦没有停止,路就需要前行。中国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主流社会,不断发展,需要的是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断的追逐强盛的梦。而这就需要科院为振兴中华培养越来越多的人才,共建祖国大业。这一切也更需要梦想的执笔者们把最动听的爱国声传达。正如打假斗士—方舟子,为了维护真而不断叫嚣所有的假。生活就是要这样才能不断前进,不断有趣。而中国也更是需要这样的人为正义声张,为权利代言,这就是你们,梦想的执笔者。请不要放弃手中的笔,把握良心的准则,用事实说话,才能让中国梦不再遥远,中国会因你们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
中国的梦想与科院的梦想本来就相辅相成。科院为中华之兴盛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,而中国之梦想正是为了让人们过得更好,更能接受良好的教育。我们是这些梦想的执行者,梦想因我们而闪光。坚持自己的梦想,让青春梦想因自己灵动。请相信梦想无论怎样模糊,总有挥之不去的感觉永留心底。所以放飞梦想,让梦想变得更加光彩,就是每一个传媒人所肩负的使命,让梦想起飞。年轻的我们在接受着生活的五味,我们点燃青春之火,我们高声歌唱梦想,让这种精神与激情感染一代代人,一代代世界。中国的梦想需要我们点燃,需要我们传播。
手持梦想的种子,将它埋进希望的土壤,梦想之花就会绽放。让我的梦带动科院梦,共建我们美丽的中国梦。将梦想传递,执笔者将是天使,将爱与希望传播。
请为梦执笔,定能开创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