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新闻首页  >  校园评论  >  正文

校园评论

《倾城之恋》杂感

发布时间:2021-03-15 点击量:

林徽因说:“因为一个人,爱上一座城”。而我要说:“因为一座城,爱上一个人”。

——题记

故事是这样,上海的白家六小姐,白流苏,历经了失败的婚姻,在家里备受排挤,看尽世态炎凉;偶然,七妹相亲对象,范柳原,表示对其有好感。流苏为摆脱囹圄处境,便放手一搏,去香港,博取范的爱情。

故事结尾看似圆满,我仍觉得有些遗憾。

流苏一直被家里的哥嫂压榨,他们就像想吸干人血的蚊子一样。没有人真正的心疼流苏,不仅如此,反而处处辱骂她,处处排挤她,所以流苏才以身犯险,去博范的爱情,将自身的命运寄托与范的身上,如池中的浮萍。其中反映了一个重要的问题——经济独立。老舍笔下的《月牙儿》中的韩月容,因为贫穷,放弃了尊严,卖淫度日。鲁迅笔下的《伤逝》中的子君,成了家庭主妇,经济不独立,被俊生抛弃后,便一无所有,伤逝而去。尽管最后流苏成功博得了范的爱情,但我觉得她仍然是范的附属品,原因兴许是阅历不够吧!

看完故事,我反问自己,这两人是真心相爱吗?开始,流苏,算计着范的钱,她想找个能带她离开那个“沼泽之地”的人;柳原,迟迟不肯娶流苏,他明白流苏并不爱他,他只想让流苏当他情妇。两个情场高手,一直斗法,高手过招,打着文艺交流的幌子调情,却没有人肯迈出第一步,都在等待对方认输。直至流苏回上海后,柳原认输,二人欢好。不久,柳原本是去英国再不回来,却被迫因一场战争,留在香港,与流苏患难与共,才促使两人真正相爱。可见,爱情并不是算计就能得到,必须要付出双方的真心。故事的戏剧性,是“倾城之恋”,正如文中而言“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…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,一个大都市倾覆了”。晚安,评论的好,“倾了一座城,才卸下了他们的心墙。那堵墙,不会坍,不会消失,它永远屹立在那个地方,只是流苏和柳原的心在此相遇,彼此的真心也昭然若揭了。”

故事开头,柳原就对流苏表示好感,一直与之纠缠。我表示疑惑,其后看完故事,及网友的评论,我才慢慢理解。原文写道,流苏虽离过婚,年龄大些,但一直是个美女“小的可爱的脸,一双娇滴滴,滴滴娇的清水眼,纤瘦的腰”长的似林妹妹。虽然其勾搭技术拙劣,但其喜欢低头,是其加分项。正如徐志摩说的“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,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”。剧版的白流苏,有着处事不惊的态度和气度。流苏,完美,淋漓地展现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女人之美。这大概是柳原喜欢其的重要原因吧。喜半溢说:“我心中的白流苏,清冷、倔强,骨子里有傲气,但奈何被现实摧残,也正是如此,她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白流苏,让人心疼又羡慕!”。流苏即使身处黑暗,但她一直在于现实斗争,勇于争取机会,终于咸鱼翻身,得偿所愿。所以不少读者非常喜欢流苏。

结局看似圆满,但结尾说“柳原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。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,表示他完全把她当做自家人看待,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”。可见故事仍是个悲剧,虽然二人走到了一起,结了婚。但“婚姻是爱情的坟墓”,随着年华的逝去,当一天,流苏不再青春美丽。而柳原却仍是个花花公子,“倾城之恋”也许只会像是水中之月,只是一场空。

“胡琴咿咿哑哑拉着,在万盏灯的夜晚,拉过来又拉过去,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”……

作 者:刘思齐

供稿单位:新闻中心
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