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的我们总是害怕孤独,总害怕无人陪伴。到后来发现,在忙碌的生活中能有独处的空间可以独立思考,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。
很多大一新生刚上大学时,还保留着以前的习惯。比如回宿舍、上厕所都喜欢拉着小伙伴一起。在高中时,这种习惯还挺好的,因为高中生活实在太枯燥,除了学习以外,能和好朋友待在一起还是挺快乐的。但是到了大学却不一样了,我们不可避免的要承担独处时的孤独。比如说好的和室友一起去吃午饭,室友却要去开部门例会。说好的和同学去图书馆自习,同学却要去辅导员办公室。这时才感觉到,想要和朋友每天成群结队,是不现实的。
刚发现这种情况的时候,我总是在抱怨。但后来我发现,好像学校里的人并没有都结伴走。很多也是一个人。从那时起,我开始转变了我的观念。开始没有她们以后,自己吃饭和散步。这样给自己独处的时间的好处是不用想着去如何迎合别人,可以随意安排自己的空闲时间。
渐渐地我发现了学会面对自己,面对真实的自己。与其说独处倒不如说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独处。换一种角度来说,只身一人的我们可能并未被其他人注意,独来独往的人,不是一个人在行走江湖,而是带着自己的自信、力量和梦想一起上路。独来独往的人,内心并不孤单,也不寂寞,他拥有安静的力量和不甘堕落的倔强。虽然说合群的人总是热热闹闹,见谁都要寒暄一下,看似生活过得轰轰烈烈。但只有自己知道,热闹之后的孤独才是真的孤独。
所以,其实孤独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给它下错了定义。独处其实带给我们的好处远远大于坏处。第一,可以减少我们对于外界的依赖性,减低对于别人的期待,免除对于别人的精神寄托,可以少去许多失望和失落。第二,独处可以督促我们进行独立的思考。第三,可以一个人自动消化矛盾,不会使矛盾激化,不会影响到别人的情绪。第四,我们可以做自己的主人,使自己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,拥有更多的自由。
其实在大学里一个人走,不是要让自己不合群,不是让自己交不到朋友。而是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,安排自己。学会独处,是成长的必修课,是大学的常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