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新闻首页  >  新芽怒绽  >  正文

新芽怒绽

一个人的“桃花园”

发布时间:2012-03-27 点击量:

无意中,在读者上我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《一个人的“桃花园”》,它讲述的是在物质日益繁华的年代,他抛下了一切,携手同是北大教师的妻子遁入深山,寻找他们心中的“桃花园”。在他眼中,外面的世界走着一条和他相反的道路。为了洗涤受污的灵魂,也为即将出声的儿子酿造一个精神的“桃花园”,于是遁入深山一去就是十几年,他,便是王青松。

果不其然,正如他所愿,他们一家三口过着陶渊明式田园生活,也为儿子酿造了一个绿色无污的环境。可是由于与社会截断联系,经济失去来源,造成生活拮据、困窘的局面,王青松,这位曾经主流意义上的好学生在北大辉煌过的教师终于走出山林。

读完后,心里瞬间泛起层层涟漪。在物欲横流的今天,我们到底要不要“一个人的'桃花园'"。

固然,回归自然的同时也让灵魂返璞归真,从此修身养性。可是,在绫罗绚烂,婀娜万态的社会,他们终究还是与社会脱了轨。当王青松出山时,看到网络信息时代的发达,他咿嘘不已。而他儿子王小宇生下后基本没有出过山,生活中没有电视、网络,只有收音机接受信息。我个人为,孩子应该走出山接受更良好的教育,应该和社会交往,这些都是他的悬着的权利,父亲无权剥夺。

再者,在上世纪中国的发展急需人才时,他却过上隐居生活,这又算得了什么?难道还要讴歌他、鼓励他退隐不成?我们都知道“小隐隐于林,大隐隐于市”,真正的隐士不是如陶渊明式的截断与世界的联系,而是在姿态万千,红灯醴烁的闹市中隐居。心静则明,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了让自己的心真正静下来,常常选择在闹市中看书。只有做到真正的心静,才能达到心境的明澈。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看的目光,只有角度正确了,才能获取婀娜的姿态、静美的模样。

姑且不谈心明,难道隐居后的一山一水、一草一木都与世界毫无关联吗?末了,终究还是逃脱不了与这个世界的牵绊。所以,趁着还年轻,趁着还有力量,趁着还有资本,多为社会尽一点微薄之力、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吧!如今,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,人才的生存需要社会,这是一个互惠的基础,是个施展才华的平台。

假使所有的人才都退隐山林,这个社会不会止步不前?我不敢想象。

一个人的桃花园,我们不要。纵使力量微弱,也要做一个安静细微的人,于角落里静静开放,默默悦人。

作 者:彭忠会

供稿单位:人文学科部
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