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千年文明历史悠久,大华夏古国底蕴深厚。在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中,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,葆有文化认可与敬畏,是我们应尽的责任。让文明向阳而生,葳蕤成长。
传承优秀传统文化,要加强对其基本认知,切不可成为“文化沙漠”。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、百花齐放,到唐宋时期诗词纵横、文明鼎盛,再到如今新时代博采众长、大放光彩,无不贯穿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如若这些都无法进入人们的脑海中,何谈文化自信,何来文化修养?生为华夏儿女,如果空有一身躯体,没有优秀传统文化这恣意汪洋的填充,没有代代相传的文明太阳的普照,那就会是不完整且空虚的,因为心中没有这千百年来传承的累累硕果和沁香书气!青年人,更要做文化人,让文化浸润我们干涸的文化内心。
体悟优秀传统文化,促进文化素养的养成,终将成“文化绿洲”。不能因为屈原写过诗歌《离骚》,便说他是歌手;更不该因别人称屈原为大夫,便认他为医生。古往今来,文化万千变幻,在历史的长河中,哺育一代又一代贫瘠的心灵。对文化认识的一知半解,犹如佳肴满桌却“消化不良”,无法吸收其精髓,更别说去其糟粕。只有当人们真正去体悟文化,感知文化,将其与自身融为一体,才不会因错误的文化认知而导致窘境,更不会因缺乏认知而身心羞愧。文化的的确确是涵养人的心灵的,关键在于能否完整地去感受它的每丝每缕。
敬畏优秀传统文化,要以之为信仰,坚定其信仰,大放“文化之光”。纵有满腹学识,如若缺乏对文化的敬畏之心,倒不如一个相信文明的乳臭小儿。在新时代的精神文明体系建设中,从认识文化,学习文化,运用文化到敬畏文化,是有深度的。葆有文化敬畏之心,如同葆有青春,在活力四射的文化碰撞中大放光彩,在文化强国的建设中作顶梁柱。没有了对文化的基本尊重,就不必说精神之高度了。所有人都能葆有敬畏之心,才是对华夏积蓄的认可,才能拥有无限光明之未来。
传承文化,敬畏文化,是底线,更是责任;是基本,更是担当。
供稿单位:新闻中心
作者:吴德财